华南中、低温成矿带元素组合和流体性质的区域分布规律——兼论华南燕山期热液矿床的巨型分带现象和大规模成矿作用

被引:32
作者
马东升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燕山期; 中、低温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 区域成矿规律; 区域矿化分带; 华南;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99.04.009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华南中、低温成矿带主要由江南古陆的“江南型”金_锑矿带、湘黔汞矿带、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和湘中锑矿带组成。其成矿时代有自东向西从燕山早期到中、晚期有变新的趋势; 矿种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表现出对元古宇基底的继承性; 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在大区域内从东到西和自南向北分别呈现降低和增高的趋势, 并且在古陆西、北侧的盆地中有盆地卤水混合的现象。研究表明, 华南中、低温成矿带的时空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演化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强烈活动的华南钨( 锡) 成矿域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大型矿集区都集中形成于燕山期, 并与川东南油气田一起, 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南东向北西的高—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油气矿藏的区域性矿化巨型分带。从而表现出大华南地区( 东南、中南和西南) 在燕山期曾经历过统一热场作用下的大范围流体运动和大规模成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西南部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年代学研究─—以贵州烂泥沟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为例 [J].
苏文超 ;
杨科佑 ;
胡瑞忠 ;
陈丰 .
矿物学报, 1998, (03) :359-362
[2]   涟源凹陷古地温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J].
云武,徐志斌,王文侠 .
湖南地质, 1995, (03) :149-153
[3]   我国卡林型金矿矿物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J].
刘东升 ;
耿文辉 .
地球化学, 1985, (03) :277-282+295
[4]  
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M].王登红编著;.地震出版社.1998,
[5]  
同位素地质学教程.[M].沈渭洲编;.原子能出版社.1997,
[6]  
湖南万古地区金矿地质与成因.[M].毛景文等著;.原子能出版社.1997,
[7]  
贵州万山汞矿.[M].花永丰;崔敏中著;.地质出版社.1995,
[8]  
贵州省八蒙锑矿田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M].王书凤等著;.地质出版社.1994,
[9]  
钨的地球化学.[M].刘英俊;马东升著;.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