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102
作者
张强 [1 ]
张杰 [1 ]
孙国武 [1 ]
狄潇泓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 兰州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卫星遥感资料; 祁连山区; 空中水汽; 云迹风; 大气环流影响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将卫星遥感资料与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降水资料相结合,分析了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云迹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受西风带、偏南季风(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在祁连山西北部大气水汽主要受西风带气流控制,在祁连山中南部偏南季风占主导地位;在祁连山的东北部则是东亚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祁连山大气水汽、降水和降水转化率与海拔高度和坡向以及环流影响区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一般,迎风坡上大气水汽含量在3500—4500 m海拔高度会出现一个峰值;而在背风坡上除东亚季风影响区外大气水汽含量只出现随海拔高度单调递减趋势,基本上不出现任何峰值。背风坡大气水汽含量总体上要比迎风坡少得多,最多大约能少4.49 kg/m2。无论是大气水汽含量、地面降水还是降水转化率均在东亚季风影响区最大;东亚季风影响区大气水汽含量在迎风坡上的峰值要更强,出现的海拔高度更低。
引用
收藏
页码:633 / 6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欧亚地形对不同季节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吴国雄 ;
王军 ;
刘新 ;
刘屹岷 .
气象学报, 2005, (05) :603-612
[2]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性大到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J].
谌芸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5, (03) :289-300
[3]   地物反射光谱对MODIS近红外波段水汽反演影响的模拟分析 [J].
王伟民 ;
孙晓敏 ;
张仁华 ;
唐新斋 ;
朱治林 .
遥感学报, 2005, (01) :8-15
[4]   甘肃省空中水汽含量、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刘世祥 ;
杨建才 ;
陈学君 ;
刘治国 ;
董安祥 .
气象, 2005, (01) :50-54
[5]   绿洲环境形成机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J].
胡隐樵 ;
左洪超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6) :537-544
[6]   高山增水效应及其水资源意义 [J].
丁贤荣 .
山地学报, 2003, (06) :681-685
[7]   关于季风动力学以及季风与ENSO循环相互作用的研究 [J].
黄荣辉 ;
陈文 ;
丁一汇 ;
李崇银 .
大气科学, 2003, (04) :484-502
[8]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J].
宋连春 ;
张存杰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3-148
[9]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宜树华 ;
刘洪利 ;
李维亮 ;
刘煜 .
气象, 2003, (01) :7-11
[10]   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J].
张强 ;
胡隐樵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47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