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

被引:55
作者
袁晶晶 [1 ,2 ]
同延安 [1 ,2 ]
卢绍辉 [3 ]
袁国军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3]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生物炭; 土壤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质量直径;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5.1 [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探讨花生壳生物炭配施氮肥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稳定性及红枣产量的影响,阐明土壤和枣树对生物炭与氮肥培肥效果的响应,为枣区土壤结构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科学依据。通过3 a(2013—2015)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生物炭用量4个水平(0,2.5,5和10 t/hm2)、氮肥用量3个水平(300,450和600 kg/hm2),利用干、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mean weight diameter)、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和>0.25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则显著提高20.7%,水稳性团聚体的MWD和GMD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9.2%和27.2%。同时,各配施处理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降幅为27.1%。与对照相比,中、高用量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机碳含量与MWD和GMD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生物炭施入土壤1 a后,随试验时间的推移,与氮肥的培肥效果越来越明显,红枣产量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枣区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结构及稳定性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枣区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和提高红枣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枣园土壤培肥效应的综合评价
    袁晶晶
    同延安
    卢绍辉
    袁国军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01) : 134 - 140
  • [2] 生物质炭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保水性的影响[J]. 安艳,姬强,赵世翔,王旭东.环境科学. 2016(01)
  • [3] 生物炭对塿土水热特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尚杰,耿增超,赵军,耿荣,赵映翠.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 [4] 植物篱-农作坡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特征[J]. 蒲玉琳,林超文,谢德体,魏朝富,倪九派.应用生态学报. 2013(01)
  • [5] 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黄超
    刘丽君
    章明奎
    [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7 (04) : 439 - 445
  • [6]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关松
    窦森
    胡永哲
    魏博薇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4) : 187 - 191
  • [7] 石灰岩土壤结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治伟
    傅瓦利
    张洪
    袁红
    朱章雄
    文志林
    李芹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1) : 164 - 168
  • [8] Aggregat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Natural Revege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J]. AN Shao-Shan1,2, HUANG Yi-Mei2, ZHENG Fen-Li1,2,2 and YANG Jian-Guo3,4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 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 712100 (China). 2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3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
  • [9]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周虎
    吕贻忠
    杨志臣
    李保国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 1973 - 1979
  • [10] 谈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
    党维勤
    郑妍
    卜晓锋
    马竹娥
    [J]. 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5) : 52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