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浅变质岩片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43
作者
董树文
王小凤
黄德志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合肥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浅变质岩片;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正>大别山中南部分布着约1000余平方公里的超高压变质(UHP)带,可谓世界出露规模最大的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UHP岩石形成与折返机制成为大陆造山带研究热点.目前人们的工作焦点集中于UHP岩石的矿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变质作用(PTt轨迹),而UHP带内部岩石变形和组成研究相对较少,但已引起重视.作者自1992年在苏北赣榆UHP岩石之下发现“石桥浅变质岩构造窗”后,近年在大别山UHP带又找到了浅变质岩片,并进行露头填图、年代学及组成研究.本文现就其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的初步成果进行讨论.1 浅变质岩片地质产状与特征作者发现的浅变质岩,位于岳西县菖蒲南4km港河桥(图1).菖蒲是大别山UHP带典型出露区,产出与大理岩的榴辉岩、片麻岩的榴辉岩,以及超基性岩的榴辉岩等不同类型的UHP岩石伴生.在其北约3km为大别山最大的榴辉岩体——碧溪岭岩体(约0.7km2),这是与石榴橄榄岩伴生的UHP类型,浅变质岩片夹在榴辉岩-片麻岩和榴辉岩-大理岩中,出露宽约80m,长>300m(未控制).岩性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板岩),变质程度低,由火山碎屑指示的原生层面依稀可辨,其SiO2为68.46~72.04,Al2O3为18.52~21.56,K2为O3.25~3.46,Na2O为1.04~1.18;面理平行接触带,平行UHP带的面理产状,倾向南东(120°~140°/40°).接触带
引用
收藏
页码:815 / 8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2]   鲁东碰撞带的初步研究 [J].
王来明 .
山东地质, 1994, (01) :100-108
[3]   青岛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胶南群中晋宁期岩浆事件的证据 [J].
李曙光 ;
陈移之 ;
葛宁洁 ;
刘德良 ;
张志敏 ;
张巧大 ;
赵敦敏 .
科学通报 , 1993, (19) :1773-1777
[4]   安徽岳西碧溪岭榴辉岩及伴生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J].
韩宗珠 ;
袁棨林 ;
盛兴土 .
岩石学报, 1989, (04) :22-33
[5]   用热离子发射质谱计直接测定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 [J].
刘敦一 ;
赵敦敏 .
地质论评, 1988, (06) :49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