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籼稻每公顷15吨高产的产量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45
作者
袁平荣
孙传清
杨从党
周能
应继峰
S.Peng
王象坤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马尼拉,,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
关键词
水稻; 15t/hm2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云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利用 IR72、汕优 63等材料 ,在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高产环境下 ,对高产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研究表明 ,高产品种的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181;有效穗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 ,其中以结实率的影响力最大 ,直接通径系数为 0 .7979。穗数型、大穗型和中间型的品种 (组合 )均能获得 15t/ hm2 的产量 ,但穗粒协调的中间型品种更易获得 15t/ hm2 的高产。云南涛源获得每公顷 15t以上产量就在于在高水平的穗数群体下 ,仍能协调与穗粒数及产量的关系 ,使得粒数和粒重达到相当的水平 ,1996年汕优 63获得 15.2 7t/ hm2产量的产量结构为 ,每平方米穗数 4 89,每穗实粒数 10 1.4 ,千粒重 30 .7g;桂朝 2号获 15.18t/ hm2 的产量结构为每平方米穗数 4 33,每穗实粒数 12 6.2 ,千粒重 2 7.3g
引用
收藏
页码:756 / 7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研究 [J].
胡运高 ;
魏灵 ;
宋德明 ;
吴凡 ;
王茂理 ;
饶兴 .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03) :5-9+18
[3]   直立穗型水稻群体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利用前景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周洪飞 ;
张龙步 ;
杨守仁 .
科学通报, 1996, (12) :1122-1126
[4]   为出色完成21世纪粮食增产的艰巨任务而奋斗 [J].
黄耀祥 .
广东农业科学, 1996, (01) :2-6
[5]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特征及其调控技术 [J].
王龙,秦德荣,韩逢春,马乃元 .
杂交水稻, 1995, (06) :21-23+35
[6]   汕优63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黄樟兴 ;
王勇 ;
章克艰 .
杂交水稻, 1993, (03)
[7]   杂交稻汕优63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马平 ;
吕德治 ;
徐庆猛 .
河南农业科学, 1989, (0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