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传统产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

被引:11
作者
董非非 [1 ,2 ]
刘爱民 [1 ]
封志明 [1 ]
薛莉 [1 ,2 ]
杨晓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大豆; 传统产区; 种植结构; 变化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新兴玉米面积猛增到17.4万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并推动大豆北扩东移,2014年大豆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结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和作物种植比较收益是影响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玉米越区种植危害性及应对措施 [J].
张玉喜 .
种子世界, 2015, (08) :28-29
[3]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动因分析 [J].
周立青 ;
程叶青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3) :491-501
[4]   黑龙江省近3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J].
杜国明 ;
刘彦随 ;
刘阁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 (05) :519-524
[5]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与差异化发展战略 [J].
潘文华 ;
许世卫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2) :26-33
[6]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张莉 ;
吴文斌 ;
杨鹏 ;
唐华俊 ;
周清波 ;
李正国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15) :3227-3237
[7]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分 [J].
李竑积 ;
于瑛楠 ;
李宇光 .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2) :212-212
[8]   中国大豆资源的虚拟土贸易及进口依存度分析 [J].
王维方 ;
刘爱民 ;
强文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7) :1139-1147
[9]   中国粮食生产布局与结构区域演变分析 [J].
屈宝香 ;
张华 ;
李刚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 (01) :1-6
[10]   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波动:趋势、成因及政策建议 [J].
李孝忠 ;
乔娟 .
技术经济, 2008, (08) :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