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浅变质岩系微古植物化石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被引:1
作者
罗能辉 [1 ]
颜铁增 [2 ]
蒋振频 [1 ]
机构
[1]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
[2]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浅变质岩; 微古植物化石; 中元古代蓟县纪; 安徽歙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文章论述了安徽歙县浅变质岩系微古植物化石的产出特点(计有27属40种)和它的时代意义,分析研究了西村组和昌溪组的优势属,分别为Leiominuscula,Leiofusa,Asperatopsophos-phaera,Germinosphaera,Melanocyillum和Germinosphaera,Leiominuscula,Leiopsophosphaera,Triangumorpha,Leiofusa等各5属。通过对比论证,提出西村组、昌溪组形成的地质时代应为中元古代蓟县纪。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4+297 +2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基本特征 [J].
吴新华 ;
楼法生 ;
刘益辉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4, (01) :45-54
[2]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中微古植物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J].
文子才 ;
楼法生 ;
黄志忠 ;
吴新华 .
现代地质, 2001, (03) :281-289
[3]   江南东段构造格架 [J].
程光华 ;
汪应庚 .
安徽地质, 2000, (01) :1-8
[4]   赣东北浅变质岩系中微体古生物化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杨晓松 ;
薛重生 ;
张克信 ;
曾忠平 ;
樊光明 ;
李昌年 ;
尹磊明 ;
杨群 .
科学通报, 1997, (04) :409-412
[5]   赣东北深断裂带蛇绿混杂岩中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赵崇贺 ;
何科昭 ;
莫宣学 ;
邰道乾 ;
林培英 ;
毕先梅 ;
郑伯让 ;
叶德隆 ;
冯庆来 ;
叶枬 .
科学通报, 1995, (23) :2161-2163
[6]   安徽歙县伏川蛇绿岩套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新民 ;
邹海波 ;
杨杰东 ;
王银喜 .
科学通报, 1989, (16) :124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