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甘薯碎蔓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34
|
作者
吴腾
胡良龙
王公仆
胡志超
严伟
王冰
机构
[1]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设计; 甘薯碎蔓还田机; 响应曲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24.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缓解中国丘陵坡地小田块甘薯碎蔓机械短缺问题,研究设计了步行式甘薯碎蔓还田机。该文在分析整机结构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甘薯碎蔓还田机工作原理,阐明了碎蔓装置、刀座防磨损设计、导向轮调节机构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甘薯秧蔓粉碎合格率、留茬高度和伤薯率是评价甘薯碎蔓还田机的主要指标,该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甘薯碎蔓还田机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刀辊转速、离地间隙、刀片间距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粉碎合格率影响显著顺序为刀辊转速(29)离地间隙(29)刀片间距;留茬高度影响显著顺序为离地间隙(29)刀辊转速(29)刀片间距;伤薯率影响显著顺序为离地间隙(29)刀辊转速(29)刀片间距;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刀辊转速为1 950 r/min、离地间隙为25 mm、刀片间隙为40 mm,此时秧蔓粉碎合格率为94.88%、留茬高度为47.08 mm、伤薯率为0.23%,与理论优化值对比误差小于5%。研究结果可为步行式甘薯碎蔓还田机的结构完善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21]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马代夫
    李强
    曹清河
    钮福祥
    谢逸萍
    唐君
    李洪民
    [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05) : 969 - 973
  • [22] 我国丘陵薄地甘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探讨
    胡良龙
    胡志超
    胡继红
    田立佳
    计福来
    王冰
    [J]. 中国农机化, 2012, (05) : 6 - 8+44
  • [23] 甘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优化
    王贤
    张苗
    木泰华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4) : 256 - 261
  • [24] 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贾赵东
    郭小丁
    尹晴红
    嵇小琴
    谢一芝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01) : 144 - 147
  • [25] 不同品种甘薯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规律
    连喜军
    李洁
    王吰
    钱瑞
    贾烨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6) : 310 - 313
  • [26] 1GYF-120型甘蔗叶粉碎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李明
    王金丽
    邓怡国
    黄晖
    张劲
    宋德庆
    连文伟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2) : 121 - 126
  • [27] 抛送式棉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史建新
    陈发
    郭俊先
    王学农
    袁新国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3) : 68 - 72
  • [28] 不同条件下麦秸切碎效果的试验研究
    张晋国
    高焕文
    杨光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 70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