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现实主义、后果取向与大数据——疑难案件裁判范式新探

被引:8
|
作者
王德玲 [1 ]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疑难案件; 裁判范式; 法律现实主义; 后果取向; 大数据;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9.05.018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现实主义是对法律形式主义的反叛,认为法律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法律须根据它所达成的后果来判断,而不是根据它的内部结构来判断。法律现实主义为疑难案件提供了一种"后果取向"裁判范式,一种裁判的"宏大风格"。后果取向裁判中包含着三段论,包含了合法性及理性检验。我国司法应该改变对"后果取向"思维的不足为外人道的刻意掩饰及僵化攀附形式主义的样态,这种含蓄与僵化既不利于对形式主义的维护,也不利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数据有利于"后果取向"裁判突破"思想的大体方向"成为一种易操作的面向,有利于规制"后果取向"的潜在风险,有望成为疑难案件"后果取向"裁判范式的最终归依。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司法的公共理性:超越政治理性与技艺理性
    吴英姿
    [J]. 中国法学, 2013, (03) : 62 - 73
  • [2] 法律解释的困境
    桑本谦
    [J]. 法学研究, 2004, (05) : 3 - 13
  • [3] 法官如何裁判[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理查德·瓦瑟斯特罗姆, 2016
  • [4] Judgment Intuitive:The Function of the "Hunch" in Judicial Decision. Hutcheson. Cornell L. Q . 1929
  • [5] The Path of the Law[J] . &nbspHarvard Law Review . 1897 (8)
  • [6] Some Realism about Realism: Responding to Dean Pound[J] . &nbspHarvard Law Review . 1931 (8)
  • [7] 初审法院[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 弗兰克, 2007
  • [8] 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斯蒂文·J.伯顿主编, 2005
  • [9] 普通法传统[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卡尔·N.卢埃林(KarlN.Llewellyn)著, 2002
  • [10] 实用主义[M]. 商务印书馆[美]詹姆士(W·James)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