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水稻秸秆对酸性红壤铝形态的动态影响

被引:10
作者
吕焕哲
王凯荣
谢小立
王开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稻草秸秆; 交换性铝; 吸附态羟基铝; 有机络合态铝; 红壤;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26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秸秆对酸性红壤pH值和高活性的交换性铝、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各形态铝在前30天内变化较大,而后达到稳定。土壤pH值在前10天内快速提高,之后缓慢下降至第30天渐趋平衡,土壤交换性铝则是先降低,10天后逐渐增加至稳定状态。添加秸秆后,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发生复杂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变化不大。有机络合态铝在可溶性有机质和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的联合作用下,先增加而后降低。由于秸秆作用的时间较短,不能使有机质积累,故有机络合态铝不稳定易于变化,不能起到很好的络合铝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2+119 +1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土壤中掺入不同植物材料对其pH的影响 [J].
栾书荣 ;
汪晓丽 ;
洪岚 ;
封克 .
扬州大学学报, 2005, (03) :62-65
[2]   硅、钙对水土保持植物荞麦铝毒的缓解效应 [J].
罗虹 ;
刘鹏 ;
李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101-104
[3]   施用尿素引起红壤pH及铝活性的短期变化 [J].
曾清如 ;
廖柏寒 ;
蒋朝辉 ;
周细红 ;
汤灿 ;
钟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249-252
[4]   铝盐水解聚合及其形态转化过程的电位滴定曲线研究 [J].
王趁义 ;
毕树平 ;
张彩华 ;
张振超 ;
杨伟华 .
分析测试学报, 2004, (05) :1-6
[5]   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和解铝毒作用 [J].
李德华 ;
黄升谋 ;
贺立源 ;
刘武定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04) :505-510
[6]   成土母质和种植制度对土壤pH和交换性铝的影响 [J].
郭荣发 ;
杨杰文 .
生态学报, 2004, (05) :984-990
[7]   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铝和水溶性有机质溶出及重金属活动性的影响 [J].
郭朝晖 ;
黄昌勇 ;
廖柏寒 .
土壤学报, 2003, (03) :380-385
[8]   猪粪对红壤铝毒的缓解效应 [J].
陈梅 ;
陈亚华 ;
沈振国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173-176
[9]   红壤中交换性铝调控条件的研究Ⅱ.有机质和CaCO3对交换性铝的影响 [J].
赵美芝 ;
罗质超 ;
高建平 .
土壤与环境, 1999, (02) :127-129
[10]   红壤中铝的形态 [J].
邵宗臣 ;
何群 ;
王维君 .
土壤学报, 1998, (01) :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