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苑子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7
|
作者
高源 [1 ]
季伟 [1 ]
肖丹 [1 ]
刘井 [1 ]
彭丹冰 [1 ]
季春 [2 ]
机构
[1] 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所
[2] 贵州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沙苑子; 活性成分; 抗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预测沙苑子的活性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揭示沙苑子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台湾数据库(TDT)和中药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检索沙苑子的所有化学成分,以药代动力(ADME)参数(OB≥30%和DL≥0.15)为标准,筛选沙苑子的活性化学成分,然后通过中药靶标数据库、TCMSP数据库和中医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库(BATMAN-TCM),查找活性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使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复杂网络关系图;利用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沙苑子作用靶点和炎症作用靶点的PPI关系网络;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沙苑子与炎症相关联的潜在靶点导入KEGG Pathway数据库中,验证沙苑子的抗炎机制。结果共检索出41个化合物,其中以kaempferid、formononetin、calycosin-7-O-beta-D-glucopyranoside等11个化合物作为活性化合物;共检索出414个作用靶点,筛选出50个潜在作用靶点与沙苑子的抗炎作用机制最为密切,进而分析出261个生物过程和80条信号通路参与沙苑子的抗炎作用。与沙苑子抗炎最密切的信号通路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炎症反应、I-κB激酶/NF-κB信号通路的正调控、NF-κB转录因子活性的正调控、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增殖调节、依赖TRIF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沙苑子的11个活性化学成分、50个潜在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炎的生物学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连总生物碱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邵君傲
    李佳川
    顾健
    史志龙
    [J]. 中药材, 2019, 42 (06) : 1374 - 1379
  • [2] 沙苑子活性成分的提取研究进展
    刘海浪
    戴军
    崔逸
    李玲玲
    何海艳
    蒋彩云
    [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9, (02) : 7 - 10
  • [3] 网络药理学预测麻黄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制
    陈欧
    李国勇
    刘爱红
    朱晓波
    陈少杰
    王一彪
    [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7 (01) : 55 - 61
  • [4]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薛金涛
    黄宁
    孔文艳
    李春燕
    荆云
    张铭湘
    李鹏
    [J]. 中国药学杂志, 2018, 53 (20) : 1748 - 1754
  • [5] 沙苑子总黄酮对肾阳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ERα介导的调脂作用机制研究[J]. 唐潇然,王景霞,付璐,姚骏凯,李思明,高学敏,张建军.中国中药杂志. 2018(11)
  • [6]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柴胡-黄芩药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J]. 王建婷,王上,刘松林,王彦春,李家庚,陈雨.中国中药杂志. 2018(07)
  • [7] 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J]. 许梦莹,郭日新,张晓,于现阔,鲁亚奇,罗寒燕,唐力英,王祝举.中国中药杂志. 2018(07)
  • [8] 沙苑子的本草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史俊卿
    李红侠
    薛萍
    [J]. 人参研究, 2017, 29 (03) : 55 - 57
  • [9] 沙苑子对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静
    王景霞
    高飞
    唐潇然
    李思明
    孙天恒
    张春光
    张建军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12) : 998 - 1005
  • [10] 沙苑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何丹
    潘美月
    王妍芳
    韩小龙
    [J]. 广东化工, 2016, 43 (07) : 28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