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6
作者
周龙云 [1 ]
黄桂成 [1 ,2 ]
郭杨 [1 ]
马勇 [1 ,2 ]
陈旭青 [1 ]
蒋东明 [2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
[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D O I
10.13192/j.issn.1000-1719.2016.12.001
中图分类号
R246.1 [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广泛收集针刺或针刺+西药治疗对比西药的临床研究,纳入体针、腹针、电针治疗PO的随机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9月1日。语言及发表形式不限。纳入的文献均据改良Jadad评分进行质量评价。对临床异质性较小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合计1369例PO患者,平均年龄为63.32岁。Meta分析示:对比西药,针刺治疗在有效率(OR=3.21;95%CI:1.99~5.18;P<0.00001)、降低疼痛评分(MD=-0.75;95%CI:-1.17-0.32;P=0.0005)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0-0.07;P=0.08);针刺+西药治疗在有效率(OR=3.92;95%CI:2.43~6.31;P<0.00001)、降低疼痛评分(MD=-1.71;95%CI:-2.22-1.20;P<0.00001)、提高腰椎骨密度(MD=0.09;95%CI:0.08~0.11;P<0.00001)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提高股骨颈骨密度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MD=0.00;95%CI:-0.02~0.02;P=0.88)。结论:针刺治疗PO在提高骨密度、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亟待开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465 / 24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