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

被引:47
作者
韩永辉 [1 ]
黄亮雄 [1 ]
邹建华 [2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非参数面板估计; 结构红利;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无论采用合理化还是高度化指标,结构调整效应的产出弹性均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呈现"倒U型"动态演进过程。当前,中国整体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面临从"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变的困境。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13—2017年进入"7时代",在2018—2022年进入"5时代"甚至"4"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 [J].
袁富华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127-140
[2]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3]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4]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
[5]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J].
陈体标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02-111
[6]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 [J].
刘伟 ;
张辉 ;
黄泽华 .
经济学动态, 2008, (11) :4-8
[7]   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 [J].
周昌林 ;
魏建良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06) :15-21
[8]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9]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平, 2010
[10]  
When Fast-Growing Economies Slow Dow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 Barry Eichengreen,Donghyun Park,Kwanho Shin.Asian Economic Papers . 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