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61
作者
周婷
蒙吉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概念模型; PETAR方法; 相对风险评价模型;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102
中图分类号
X820.4 [风险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综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实践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框架和步骤以及物理、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评价方法;归纳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PETAR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等;介绍了针对多样化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而进行的实践案例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评价阈值确定、暴露和危害分析、定量表征、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定量化方法与技术以及风险效应表征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62 / 7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基于景观结构的城乡交错带生态风险分析 [J].
荆玉平 ;
张树文 ;
李颖 .
生态学杂志, 2008, (02) :229-234
[2]   洞庭湖流域生态安全状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刘明 ;
刘淳 ;
王克林 .
生态学杂志, 2007, (08) :1271-1276
[3]   华北平原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区划 [J].
刘荣花 ;
朱自玺 ;
方文松 ;
王友贺 ;
许蓬蓬 ;
师丽魁 .
生态学杂志, 2006, (09) :1068-1072
[4]   道路对景观的影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以澜沧江流域为例 [J].
刘世梁 ;
杨志峰 ;
崔保山 ;
甘淑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97-901
[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风险研究 [J].
陈辉 ;
李双成 ;
郑度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586-593
[6]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 [J].
毛小苓 ;
倪晋仁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646-654
[7]   天津地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 [J].
石璇 ;
杨宇 ;
徐福留 ;
刘文新 ;
陶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19-624
[8]   洞庭湖流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
卢宏玮 ;
曾光明 ;
谢更新 ;
张硕辅 ;
黄国和 ;
金相灿 ;
刘鸿亮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20-2530
[9]   石羊河流域生态风险敏感性因子的确定 [J].
衷平 ;
沈珍瑶 ;
杨志峰 .
干旱区研究, 2003, (03) :180-186
[10]   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以阜康三工河流域为例 [J].
陈鹏 ;
潘晓玲 .
生态学杂志, 2003, (04)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