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被引:35
作者
汤勇华
黄耀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力贡献率; 土壤特性; 地理位置; 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7 [积肥技术、调制与施肥效益];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大量文献数据的调研和整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地力贡献率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地理位置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定量关系。统计分析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地力贡献率的空间变异总体呈正态分布,3种作物地力贡献率的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60.2%±12.5%(n=121)、45.7%±15.7%(n=91)、51.0%±19.7%(n=54)。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各类作物在不同种植区的地力贡献率与土壤基本特性及地理位置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分析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北方和南方单季稻、冬小麦;双季早稻、双季晚稻、春小麦、春玉米和夏玉米地力贡献率的统计模型。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统计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可用于估算不同作物的地力贡献率,为制定区域尺度农田施肥策略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J].
黄欠如 ;
胡锋 ;
李辉信 ;
赖涛 ;
袁颖红 .
土壤学报, 2006, (06) :926-933
[2]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22-732
[3]   北京平原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刘宏斌 ;
李志宏 ;
张云贵 ;
张维理 ;
林葆 .
土壤学报, 2006, (03) :405-413
[4]   田间施肥引起浅层土壤中氮的蓄积试验分析 [J].
张云 ;
张胜 ;
刘长礼 ;
侯宏冰 .
土壤, 2006, (01) :92-98
[5]   近10年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产量、米质分析 [J].
程永盛 ;
廖耀平 ;
陈钊明 ;
何秀英 ;
陈粤汉 .
中国稻米, 2005, (03) :19-20
[6]   土壤磷素流失的途径、环境影响及对策 [J].
单艳红 ;
杨林章 ;
王建国 .
土壤, 2004, (06) :602-608
[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8]   长期水旱轮作条件下紫色土养分供应能力的研究 [J].
王定勇 ;
石孝均 ;
毛知耘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2) :120-126
[9]   氮钾营养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祖艳群 ;
林克惠 .
土壤肥料, 2000, (02) :3-7
[10]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J].
陈新平 ;
周金池 ;
王兴仁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