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

被引:9
作者
秦钟
章家恩
张锦
骆世明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生态位; 捕食性天敌; 种群结构; 稻鸭共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2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目的】探明稻鸭共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在资源分配上的内在关系。【方法】在对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分析各类群在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区中主要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类群均为微蛛、园蛛、狼蛛和肖蛸科,以园蛛科的优势度指数为最高,分别为0.4999和0.6665。稻田养鸭对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微蛛、园蛛和肖蛸的生态位宽度值低于常规区,微蛛与球蛛、肖蛸与跳蛛、跳蛛与管巢蛛及管巢蛛与瓢虫的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比常规区增加了70.65%—75.57%。【结论】稻鸭共作使主要捕食性天敌在同一资源等级上的竞争加强,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尽管捕食性天敌的总个体数比常规区下降了19.56%,但天敌充分利用了时间资源序列中的较多等级,且分布更为均匀,发生时间长,可对害虫种群进行持续控制,因而控虫效果更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章家恩 ;
许荣宝 ;
全国明 ;
徐华勤 ;
秦钟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56-62
[2]   生态位因子分析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评价中的应用 [J].
王学志 ;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刘建国 ;
肖燚 ;
陈佑平 ;
赵联军 ;
黄俊忠 .
生态学报, 2008, (02) :821-828
[3]   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生态位及控虫效能的影响 [J].
王智 ;
宋大祥 ;
朱明生 .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278-282
[4]   松材线虫染病松树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 [J].
宋冀营 ;
骆有庆 ;
石娟 ;
严晓素 ;
陈卫平 ;
蒋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108-111
[5]   芥蓝田主要害虫种群生态位研究 [J].
李志胜 ;
黄咏俏 ;
尤民生 .
昆虫知识, 2005, (04) :409-412
[6]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 [J].
杨治平 ;
刘小燕 ;
黄璜 ;
刘大志 ;
胡立冬 ;
苏伟 ;
谭泗桥 .
生态学报, 2004, (12) :2756-2760
[7]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 [J].
禹盛苗 ;
金千瑜 ;
欧阳由男 ;
许德海 .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02) :99-102
[8]   稻鸭生态结构对稻田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作用 [J].
朱凤姑 ;
丰庆生 ;
诸葛梓 .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01) :41-45
[9]   棉田蜘蛛群落时空生态位研究 [J].
上官小霞 ;
沈文君 ;
李生才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04) :91-94
[10]   稻田蜘蛛生态位变化及杀虫剂对捕食功能的影响 [J].
姜永厚 ;
吴进才 ;
徐建祥 ;
刘井兰 ;
邱慧敏 ;
杨国庆 ;
王洪全 .
生态学报, 2002, (08) :1286-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