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76
作者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吴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
[3]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
[4] 雅安
[5] 成都
[6] 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
[7] 重庆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人工云杉林; 土壤物理性质; 人工重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3.04.01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50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红壤丘岗区人工林土壤水分、养分流失动态研究 [J].
何园球 ;
王兴祥 ;
胡锋 ;
陈家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91-93+97
[2]   黄壤旱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对减少土壤磷流失的作用 [J].
刘方 ;
黄昌勇 ;
何腾兵 ;
钱晓刚 ;
刘元生 ;
罗海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20-23
[3]   长江上游云南松林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 [J].
袁春明 ;
郎南军 ;
孟广涛 ;
方向京 ;
李贵祥 ;
温绍龙 ;
郑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2) :87-90
[4]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J].
庞学勇 ;
胡泓 ;
乔永康 ;
潘开文 ;
刘世全 ;
陈庆恒 ;
刘庆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1) :1-7
[5]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吴彦 ;
刘庆 ;
乔永康 ;
潘开文 ;
赵常明 ;
陈庆恒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648-655
[6]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质变化 [J].
胡泓 ;
刘世全 ;
陈庆恒 ;
王昌全 ;
潘开文 ;
庞学勇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1, (04) :308-314
[7]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J].
潘开文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4) :13-20
[8]   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张庆费 ;
由文辉 ;
宋永昌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7, (02) :37-41
[9]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承彪主编, 1990
[10]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