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秸还田下播种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修明
谷世禄
田中伟
祝庆
蔡剑
姜东
戴廷波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小麦; 稻秸还田; 播种密度; 施氮量; 氮肥基追比;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适宜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以济麦22号为材料,研究了稻秸还田下不同播种密度(播量120kg·hm-2、180kg·hm-2)、施氮量(180、225和270kg N·hm-2)及氮肥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6∶3∶1、5∶3∶2和4∶3∶3)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180kg·hm-2(低氮)和225kg·hm-2(适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提高了小麦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而在施氮量270kg·hm-2(高氮)下,提高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播种密度、降低施氮量均降低了土壤中无机氮的盈余量,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氮肥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在氮肥基追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6∶3∶1时最大。因此,稻秸还田条件下提高小麦播种密度、适当降低施氮量并提高基肥比例,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377 / 13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小麦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的影响 [J].
张娟 ;
武同华 ;
代兴龙 ;
王西芝 ;
李洪梅 ;
蒋明洋 ;
贺明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06) :1727-1734
[2]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 [J].
李玮 ;
乔玉强 ;
陈欢 ;
曹承富 ;
杜世州 ;
赵竹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3) :561-570
[3]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J].
李有兵 ;
李锦 ;
李硕 ;
田霄鸿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33 (01) :79-84+152
[4]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李玮 ;
乔玉强 ;
杜世州 ;
赵竹 ;
陈欢 ;
曹承富 .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10) :1420-1425
[5]  
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稻茬晚播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J].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张斯梅,于建光,杨四军.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6]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J].
李波 ;
魏亚凤 ;
季桦 ;
汪波 ;
熊飞 ;
张琛 ;
刘建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4) :122-126
[7]   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曹倩 ;
贺明荣 ;
代兴龙 ;
门洪文 ;
王成雨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815-822
[8]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J].
苏伟 ;
鲁剑巍 ;
周广生 ;
李小坤 ;
李云春 ;
刘晓伟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2) :366-373
[9]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及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J].
贾春林 ;
郭洪海 ;
袁奎明 ;
杨秋玲 ;
隋学艳 ;
张勇 ;
樊庆琦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2) :149-154
[10]   氮肥运筹对稻茬冬小麦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石祖梁 ;
李丹丹 ;
荆奇 ;
姜东 ;
曹卫星 ;
戴廷波 ;
李建辉 ;
李向楠 ;
陈琳 ;
杜红 ;
赫英俊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43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