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与多酚类成分积累的关联分析

被引:2
作者
刘薇 [1 ]
王阿娜 [2 ]
万德光 [1 ]
裴瑾 [1 ]
机构
[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系统化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成都康美药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桑叶; 功能基因; pal; chs; f3h; 多酚; 实时荧光定量PC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桑叶的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与多酚类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关联分析,寻找桑叶质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HPLC法测定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4月至11月期间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然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al、chs和f3h 3种功能基因的表达量,计算其水平与多酚类成分含有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芦丁、紫云英苷和绿原酸的含有量在6月达到峰值,而且与pal和f3h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明显,但与chs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低。结论桑叶多酚类成分积累受pal和f3h基因调控作用较明显,说明这两个基因及其表达可用于研究桑叶品质差异的分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47 / 17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两个桑叶栽培品种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J].
刘薇 ;
裴瑾 ;
王阿娜 ;
万德光 .
华西药学杂志, 2012, 27 (06) :607-610
[2]   桑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王阿娜 ;
裴瑾 ;
刘薇 ;
万德光 ;
张祎楠 .
中成药, 2012, 34 (07) :1377-1380
[3]  
不同产地丹参功能基因表达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J]. 李贝宁,周晓丽,黄璐琦,王学勇,刘春生.中国中药杂志. 2011(24)
[4]   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桑叶药材品质差异 [J].
游元元 ;
万德光 ;
杨文宇 ;
裴瑾 .
中国药房, 2010, 21 (35) :3314-3316
[5]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及其在淫羊藿中的研究展望 [J].
张华峰 ;
王瑛 ;
黄宏文 .
中草药, 2006, (11) :1745-1751
[6]   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生物学意义 [J].
杜丽娜 ;
张存莉 ;
朱玮 ;
张高宏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03) :150-155
[7]   绿原酸的研究进展 [J].
邓良 ;
袁华 ;
喻宗沅 .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5, (07) :4-6
[8]   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J].
杨致荣 ;
毛雪 ;
李润植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01) :11-18
[9]   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J].
罗永明 ;
刘爱华 ;
李琴 ;
黄璐琦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 (01) :45-51
[10]  
植物次生代谢:功能、调控及其基因工程[J]. 何水林,郑金贵,王晓峰,王燕华,许明,李斌莲,林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