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成气理论发展及其在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被引:25
作者
赵文智 [1 ]
王红军 [2 ]
钱凯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煤成气; 理论体系;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系形成天然气的认识于20世纪4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煤成气在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已升至近70%。中国煤成气理论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引进、吸收、创新、发展、形成体系、及时指导天然气工业大发展的全过程,理论体系涵盖煤成气与煤层气两大常规与非常规资源系列,内涵包括气源鉴别指标体系、煤成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评价预测技术方法等;已有效指导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推动我国天然气产量和储量在过去30年间快速增长,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做出重大基础性贡献,也是科技攻关紧密结合生产并有效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成功范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赵文智
    汪泽成
    王红军
    王兆云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 641 - 650
  • [2] 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
    戴金星
    倪云燕
    周庆华
    杨春
    胡安平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 513 - 525
  • [3]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戴金星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 641 - 645+663
  • [4] 煤储层弹性能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9) : 1163 - 1168
  • [5] 中国煤层气成藏的两大关键地质因素
    宋岩
    秦胜飞
    赵孟军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 545 - 553
  • [6] 天然气地质基础研究中的几项新进展及其勘探意义
    赵文智
    王红军
    王兆云
    赵长毅
    汪泽成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4) : 393 - 399
  • [7]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赵文智
    汪泽成
    王兆云
    王红军
    [J]. 地学前缘, 2005, (04) : 499 - 506
  • [8] 高煤级煤储层弹性自调节作用及其成藏效应
    秦勇
    傅雪海
    吴财芳
    傅国友
    卜英英
    [J]. 科学通报, 2005, (S1) : 82 - 86
  • [9]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宋岩
    徐永昌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24 - 29
  • [10]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Ⅱ)——煤吸附气体的物理过程与理论模型
    桑树勋
    朱炎铭
    张井
    张晓东
    唐家祥
    [J].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 16 -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