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西北部新开岭-科洛杂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163
作者
苗来成
范蔚茗
张福勤
刘敦一
简平
施光海
陶华
石玉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年代学; 新开岭-科洛杂岩; 小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新开岭-科洛杂岩主要由变质岩、构造片岩和花岗岩类组成.前人依据变质程度将该杂岩划归为前寒武纪变质岩.本文报道了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新开岭群构造片岩、新开岭杂岩中的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冷川花岗闪长岩的铁石SHRIMP U-Pb年龄.研究表明:(1)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216±3 Ma(2σ),原岩年龄为337±7Ma(2σ).(2)新开岭群构造片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年龄为292±6 Ma(2σ);(3)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于167±4 Ma(2σ);(4)冷川花岗闪长岩164±4 Ma(2σ).这表明新开岭-科洛变质岩并不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以前认为的本区古陆块可能并不存在.结合研究区及区域资料,新开岭-科洛杂岩可能代表了与印支期碰撞有关的变质杂岩,在碰撞造山后或非造山伸展背景下,新开岭-科洛杂岩中的主要花岗岩类于中侏罗世侵位.
引用
收藏
页码:2315 / 23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滇川西部金沙江石炭纪蛇绿岩SHRIMP测年: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 [J].
简平 ;
刘敦一 ;
孙晓猛 .
地质学报, 2003, (02) :217-228+291
[2]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高级变质岩U-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 [J].
简平 ;
程裕淇 ;
刘敦一 .
地学前缘, 2001, (03) :183-191
[3]   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赉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李惠民 ;
林强 .
科学通报, 2000, (20) :2217-2222
[4]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J].
邵济安 ;
韩庆军 ;
张履桥 ;
牟保磊 ;
乔广生 .
岩石学报, 1999, (04) :600-606
[5]   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 [J].
任纪舜 ;
牛宝贵 ;
刘志刚 .
地学前缘, 1999, (03) :85-93
[6]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区域成矿演化 [J].
尹冰川 ;
冉清昌 .
矿床地质, 1997, (03) :44-51
[7]   小兴安岭西北部奥陶系火山岩形成环境 [J].
余金杰,徐志刚,徐凤山 .
地球学报, 1996, (01) :54-64
[8]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J].
刘福涛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1) :43-46
[9]   小兴安岭地区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J].
韩振新,郝正平,侯敏 .
矿床地质, 1995, (04) :293-302
[10]   黑龙江省二克山、五大连池、科洛富钾火山岩带的岩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邱家骧 ;
廖群安 ;
杜向荣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88, (02) :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