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DEM剖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时空变化——以北京延庆县为例

被引:71
作者
孙丽
陈焕伟
潘家文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6.02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北京延庆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频率的角度,结合地形因子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规律。由于坡向影响着日照时数和土壤水分的再分布[1],而这对农业用地和园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具有研究意义,因此,在前人的综合海拔和坡度两个地形因子的分布指数的基础上,提出坡向分布指数,即分别从海拔、坡度和坡向三个角度,对延庆县1996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耕地、园地和林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低的地形等级上,园地则趋于高地形等级方向发展,并且阴坡上的分布频率有所增加,林地分布变化不明显。作者认为,人为干扰因素对园地分布格局的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耕地和林地的作用不明显,这为该区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62 / 7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J].
郑海金 ;
华珞 ;
欧立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89-95
[2]   基于空间分析的土地利用垂直分异研究 [J].
王宏志 ;
李仁东 ;
毋河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31-535
[3]   基于DEM的山地日照时数模拟时空特点及应用——以北京西山门头沟区为例 [J].
陈华 ;
孙丹峰 ;
段增强 ;
张凤荣 .
山地学报, 2002, (05) :559-563
[4]   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组分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J].
喻红 ;
曾辉 ;
江子瀛 .
地理科学, 2001, (01) :64-69
[6]   Predicting Southern Appalachian overstory vegetation with digital terrain data [J].
Bolstad, PV ;
Swank, W ;
Vose, J .
LANDSCAPE ECOLOGY, 1998, 13 (05) :2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