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晚稻生长期间CO2的排放与固定规律

被引:11
作者
周卫军 [1 ]
朱良枝 [2 ]
郝金菊 [1 ]
朱咏莉 [3 ]
余乾文 [2 ]
郭海彦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湖南省临澧县农业局
[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晚稻生态系统; 红壤丘陵区; CO2通量; 碳固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静态箱法对红壤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天气条件(晴天、雨天、阴天)的变化而变化,CO2日净固定量在晚稻生长期间波动性很大,最高达10.35 g.m-2.d-1,在晚稻成熟期表现为CO2负固定,为-0.92 g.m-2.d-1;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呼吸CO2排放量分别为20.4和6.3 t.hm-2,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在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碳量为3.85 4.00 t.hm-2。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透明箱法监测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 [J].
朱咏莉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周卫军 .
环境科学, 2005, (06) :10-16
[2]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植被系统CO2浓度日变化 [J].
李林立 ;
况明生 ;
张远瞩 ;
蒋勇军 ;
沈立成 ;
李元庆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3) :67-70
[3]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排放及影响因素 [J].
朱咏莉 ;
吴金水 ;
周卫军 ;
童成立 ;
夏卫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51-154
[4]  
鼎湖山森林地表CO2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周存宇,周国逸,张德强,王迎红,刘世忠.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5]   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能量收支、CO通量模拟研究 [J].
高志球 ;
卞林根 ;
陆龙骅 ;
丁国安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2) :129-140
[6]   稻田CO2、CH4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J].
邹建文 ;
黄耀 ;
宗良纲 ;
郑循华 ;
王跃思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758-764
[7]   夏玉米生长盛期农田土壤CO2排放的研究 [J].
贾金生 ;
李俊 ;
张永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3) :7-10
[8]   内蒙古草原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J].
胡玉琼 ;
王跃思 ;
纪宝明 ;
王明星 ;
杜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1) :29-37
[9]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2排放通量 [J].
孙向阳 ;
乔杰 ;
谭笑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1) :34-39
[10]   天然草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排放CO2和吸收CH4的影响 [J].
李玉娥 ;
林而达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2) :1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