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28
作者
白景山
机构
[1]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临床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79.6 [眼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2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4例(6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闭角型青光眼组和开角型青光眼组,每组各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闭角型青光眼组和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42.09±10.24)mm Hg,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42.12±10.27)mm Hg,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10.32±3.60)mm Hg,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16.70±4.80)mm Hg,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55,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8,P3<0.05)。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24±0.06),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25±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72±0.21),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50±0.36),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3,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P3<0.05)。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79±0.21)mm,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81±0.22)mm,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3.82±0.53)mm,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2.71±0.29)mm,术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9,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7,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8,P3<0.05)。闭角型青光眼组手术成功者32例(32只眼),占100%;开角型青光眼组手术成功者27例(27只眼),占84.38%,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闭角型青光眼组发生并发症19例(19只眼),占59.38%。其中角膜水肿4例(4只眼),占12.50%;前房出血4例(4只眼),占12.50%;浅前房3例(3只眼),占9.38%;前房纤维素渗出8例(8只眼),占25.00%。开角型青光眼组发生并发症14例(14只眼),占43.75%。其中,角膜水肿3例(3只眼),占9.38%;前房出血2例(2只眼),占6.25%;浅前房2例(2只眼),占6.25%;前房纤维素渗出7例(7只眼),占21.88%,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P<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系数较高,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控制情况优于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超声乳化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J].
李荀丽 .
中外医疗, 2012, 31 (28) :47-48
[12]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J].
张劲 .
眼科新进展, 2012, 32 (06) :580-582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内小梁切除术 [J].
谢耀元 .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02) :129-131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 李珍,李冬梅,于丰萁,岳靓,张梅,葛海峰.国际眼科杂志. 2012(02)
[15]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研究 [J].
郭敬 ;
柯敏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12)
[16]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J].
吕旭菁 ;
冯建国 ;
何锦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 (05) :396-397
[17]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比较 [J].
赵歧 ;
陈毅华 ;
林郁 .
中外医疗, 2010, 29 (36) :42-43+45
[1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观察 [J].
王梅 ;
方敏 ;
卓业鸿 ;
凌运兰 ;
林明楷 ;
葛坚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 31 (06) :740-743+751
[19]   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长期影响 [J].
洪颖 ;
张纯 ;
李学民 ;
王欣 ;
王薇 .
眼科研究, 2010, (11) :1063-1068
[20]   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J].
施雪涛 ;
叶显忠 ;
张佳英 ;
李晓坤 .
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8 (01)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