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28
作者
白景山
机构
[1]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临床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79.6 [眼外科手术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2 ;
摘要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4例(6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闭角型青光眼组和开角型青光眼组,每组各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闭角型青光眼组和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例数和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42.09±10.24)mm Hg,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42.12±10.27)mm Hg,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10.32±3.60)mm Hg,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为(16.70±4.80)mm Hg,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55,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8,P3<0.05)。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24±0.06),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25±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72±0.21),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为(0.50±0.36),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43,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视力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P3<0.05)。术前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79±0.21)mm,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1.81±0.22)mm,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3.82±0.53)mm,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为(2.71±0.29)mm,术后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9,P1<0.05)。术后闭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7,P2<0.05);术后开角型青光眼组患者的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98,P3<0.05)。闭角型青光眼组手术成功者32例(32只眼),占100%;开角型青光眼组手术成功者27例(27只眼),占84.38%,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闭角型青光眼组发生并发症19例(19只眼),占59.38%。其中角膜水肿4例(4只眼),占12.50%;前房出血4例(4只眼),占12.50%;浅前房3例(3只眼),占9.38%;前房纤维素渗出8例(8只眼),占25.00%。开角型青光眼组发生并发症14例(14只眼),占43.75%。其中,角膜水肿3例(3只眼),占9.38%;前房出血2例(2只眼),占6.25%;浅前房2例(2只眼),占6.25%;前房纤维素渗出7例(7只眼),占21.88%,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P<0.05)。结论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系数较高,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且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控制情况优于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J].
杨琼晖 ;
张华堂 .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 (10) :26-27
[2]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分析 [J].
曾朝霞 ;
陈海波 ;
史贻玉 .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09) :1294-1296
[3]   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J].
李勇 .
中国处方药, 2014, 12 (06) :81-81
[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J]. 叶春华,李苏婉,施天严.国际眼科杂志. 2014(06)
[5]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式在PACG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J]. 徐苏云.国际眼科杂志. 2014(04)
[6]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J].
何小松 ;
李正华 .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 36 (01) :51-53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 夏晓波,杨婕,宋伟涛,江海波.国际眼科杂志. 2013(07)
[8]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及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J].
郭胜 ;
芦佳娜 .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05) :60-61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中的应用 [J].
赵书辉 ;
丁颖 ;
杨凤霞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12) :1399-1401
[10]   同期实施小梁切除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J].
吴燕 ;
肖建江 ;
沈秋杰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4) :5584-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