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概念下武汉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被引:5
作者
江平平
陈银蓉
张苗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低碳利用;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灰色系统;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5.01.045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处于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转折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1996—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1—2015年的生态足迹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6—2010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有所增加;(2)可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3)武汉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压力指数持续较高;(4)2011—2015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按照现行发展模式,到2015年,武汉市人均生态赤字率将达到253%。因此,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低碳模式的探求 [J].
张旺锋 ;
苏珍贞 ;
解雯娟 .
生态经济, 2010, (11) :73-76
[2]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 [J].
刘英 ;
赵荣钦 ;
焦士兴 .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5) :154-157+162
[3]   灰色系统预测的研究与分析 [J].
韩红彩 .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4) :29-30
[4]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单娜娜 ;
王世忠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738-2748
[5]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J].
赵荣钦 ;
秦明周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1-6+11
[6]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69-78
[7]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卜心国 ;
王建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13-23
[8]   杭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章鸣 ;
叶艳妹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25-30
[9]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J].
熊德国 ;
鲜学福 ;
姜永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618-626
[10]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J].
秦耀辰 ;
牛树海 .
资源科学, 2003,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