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15
|
作者
姚志山 [1 ]
刘丁丁 [2 ]
云翔 [3 ]
机构
[1]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四科
[2]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3]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工业卫生科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清肝化湿活血汤;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5 [肝代谢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LD患者1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87)和对照组(n=88)。对照组采用戒酒、营养支持、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性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熊去氧胆酸胶囊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清肝化湿活血汤。治疗3个疗程(12周)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定期复查肝功能(ALT、AST、GGT、白蛋白、TBil)、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常规、肝脏超声等检测结果,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治疗过程中各时间节点差异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组间治疗4、8、1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90、10.487、13.547,P值均<0.05);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在治疗4、8、12周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组在治疗4、8、12周时ALT、AST、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050、8.108、12.038,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HDL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1,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DL、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18、2.532,P值均<0.05),2组治疗后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4,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vs 82.8%,χ2=28.74,P<0.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可改善ALD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557 / 15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姚志山
    张会玲
    刘丁丁
    王辉
    董天勇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6, 26 (01) : 48 - 50
  • [2] 硫普罗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
    宋秀丽
    [J]. 肝脏, 2015, 20 (09) : 711 - 715
  • [3] 活血化痰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50例
    张亚兵
    彭艳芳
    叶太生
    吴朝妍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 25 (03) : 154 - 155
  • [4] 灵须护肝片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綦菲
    陈丽艳
    孙银玲
    王伟明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 (02) : 232 - 234
  • [5]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影响因素分析
    曲宝戈
    王慧
    苏吉亮
    王中东
    王亚非
    韩新海
    刘元勋
    贾意国
    潘锦敦
    任光莺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 (02) : 256 - 260
  • [6] 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脂代谢异常特点
    姚志山
    裴士会
    尹东武
    [J]. 肝脏, 2015, 20 (01) : 47 - 50
  • [7]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詹宗颖
    孙明瑜
    [J]. 四川中医, 2014, 32 (10) : 182 - 186
  • [8]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燕
    鲁晓岚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 (09) : 990 - 993
  • [9]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朱慧艳
    李婷冶
    陈洁
    [J]. 医学综述, 2014, (14) : 2556 - 2559
  • [10] 葛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王胜鹏
    陈美婉
    王一涛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02) : 194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