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32
作者
文龙 [1 ,2 ]
杨跃明 [2 ]
游传强 [3 ]
张玺华 [2 ]
彭瀚霖 [2 ]
王文之 [2 ]
罗冰 [2 ]
罗文军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资金运营部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气藏形成; 沉积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 沉积充填; 储集层; 源储配置;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四川盆地桐湾不整合面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分布预测 [J].
李启桂 ;
李克胜 ;
周卓铸 ;
燕继红 ;
唐欢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4) :516-521
[12]   四川盆地东南部震旦系灯影组藻云岩胶结作用及其成岩流体分析 [J].
施泽进 ;
王勇 ;
田亚铭 ;
王长城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2) :317-328
[13]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J].
张健 ;
沈平 ;
杨威 ;
杨雨 ;
曾富英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7) :1-5+99
[14]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J].
袁海锋 ;
徐国盛 ;
王国芝 ;
毛敏 ;
梁家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62-668
[15]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 [J].
曹瑞骥 ;
袁训来 .
古生物学报, 2009, 48 (03) :314-321
[16]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储集层致密化过程研究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黄文明 ;
蔡勋育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盘昌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85-496
[17]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J].
姚建军 ;
陈孟晋 ;
华爱刚 ;
高哲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