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32
作者:
文龙
[1
,2
]
杨跃明
[2
]
游传强
[3
]
张玺华
[2
]
彭瀚霖
[2
]
王文之
[2
]
罗冰
[2
]
罗文军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资金运营部
来源: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气藏形成;
沉积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
沉积充填;
储集层;
源储配置;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