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未来10年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俄有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玉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郭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肖正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生态环境;
土壤水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及基准气候时段逐日资料,选择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分析了未来10a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10a,黄土高原光热资源增加,降水量减少。增温将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可能较小,但降水量减少对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都有较大影响。在主要作物品种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作物生育期太阳辐射和积温增加可能导致生育期需水量增加10%—15%,冬小麦、春玉米和马铃薯的播期分别延迟或提前1—3d,收获期提前1—2d,生育期缩短3—5d,可能引起冬小麦和春玉米气候产量下降50%—100%。未来10a,降水量减少可能导致草地盖度的增幅下降和人工林地稀疏化,引起黄土高原片状水力侵蚀程度下降。但突发性暴雨洪水和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可能增强切沟溯源冲蚀能力,增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农田及道路被冲毁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5542 / 55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近20年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原因分析
[J].
刘志红
;
郭伟玲
;
杨勤科
;
郭艳芬
;
朱小祥
;
李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1)
:16-23

刘志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郭伟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艳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朱小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李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2]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玉米水分适宜性评估
[J].
姚小英
;
蒲金涌
;
姚茹莘
;
乔艳君
.
生态学报,
2010, 30 (22)
:6242-6248

姚小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天水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蒲金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姚茹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水市石马坪中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乔艳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3]
退耕还林工程前后土地利用与植被盖度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J].
李锦荣
;
孙保平
;
凌侠
;
郭建英
;
王同顺
;
周文渊
;
赵岩
;
周湘山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 (03)
:130-135

李锦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孙保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建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王同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周文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西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对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J].
邓振镛
;
张强
;
宁惠芳
;
梁东升
;
王强
;
徐金强
;
王劲松
.
中国沙漠,
2010, 30 (03)
:633-639

邓振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宁惠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梁东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徐金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劲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5]
54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J].
郭慕萍
;
王志伟
;
秦爱民
;
范永铃
.
干旱区研究 ,
2009, (01)
:120-125

郭慕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山西省气候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王志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山西省气候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秦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范永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
[J].
邓振镛
;
张强
;
蒲金涌
;
刘德祥
;
郭慧
;
王全福
;
赵鸿
;
王鹤龄
.
生态学报,
2008, (08)
:3760-3768

邓振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蒲金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刘德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全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赵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鹤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7]
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张谋草
;
段金省
;
李宗
;
黄斌
;
张红妮
.
资源科学,
2006, (06)
:46-50

张谋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段金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李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黄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张红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8]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温度阈值影响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J].
熊伟
;
居辉
;
许吟隆
;
林而达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1)
:70-7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而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9]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J].
靳立亚
;
符娇兰
;
陈发虎
.
地理科学,
2005, (05)
:57-62

靳立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甘肃兰州,甘肃兰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符娇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甘肃兰州,甘肃兰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陈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甘肃兰州,甘肃兰州,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甘肃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10]
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情景的统计分析
[J].
许吟隆
;
黄晓莹
;
张勇
;
林万涛
;
林而达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2)
:80-83+97

许吟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北京

黄晓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北京

张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而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