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气藏分布与成因

被引:95
作者
付金华
魏新善
任军峰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岩性气藏; 砂岩; 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经过近40余年的勘探,已经在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现并探明了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子洲和米脂等6个大型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3 126.54×108m3,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研究其成藏机理发现,大面积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有: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广覆式"生烃,为大面积含气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大面积发育,为大面积含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上古生界储集层致密后成藏以及盆地构造的稳定性均有利于气藏的后期保存。上述几个成藏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效配置、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大面积分布的格局。图3表1参25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67+691 +6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叠合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类型.[A].何登发;任纪舜;贾承造;.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2006,
[2]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戴金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3]  
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M].田在艺;张庆春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4]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5]   “十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进展及未来重点勘探领域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董大忠 ;
蔚远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5) :513-520
[6]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J].
贾承造 ;
赵文智 ;
邹才能 ;
冯志强 ;
袁选俊 ;
池英柳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257-272
[7]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J].任战利;张盛;高胜利;崔军平;肖媛媛;肖晖;.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8]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5-12
[9]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J].
付金华 ;
魏新善 ;
任军峰 ;
周焕顺 .
石油学报, 2006, (06) :1-4+13
[10]   中国与世界主要含油气区大地构造比较分析 [J].
任纪舜 ;
邓平 ;
肖藜薇 ;
牛宝贵 ;
王军 .
地质学报, 2006, (10) :1491-150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