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矮败小麦建立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被引:15
作者
杨丽
王山荭
刘秉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育种技术新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矮败小麦是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它结合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的特点于一体 ,其后代总是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矮秆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非矮秆可育株 ,是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以矮败小麦为基础 ,轮回选择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改良目标的小麦育种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J].
刘秉华 ;
杨丽 ;
王山荭 ;
孟凡华 .
作物学报, 2002, (01) :69-71
[2]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表现 [J].
刘秉华 ;
王山荭 ;
杨丽 ;
鲍海滢 ;
孟凡华 ;
夏兰芹 ;
薛国典 .
作物学报, 2001, (02) :207-211
[3]   矮败小麦的研究进展 [J].
刘秉华 ;
杨丽 ;
王山荭 .
安徽农业科学, 1997, (02) :90+93-90+93
[4]   矮败小麦连锁特性的遗传转移 [J].
刘秉华 ;
杨丽 ;
王山荭 ;
贾继曾 .
作物学报, 1995, (06) :702-706
[5]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 [J].
刘秉华 ;
杨丽 ;
王山荭 .
作物学报, 1994, (03) :306-309
[6]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J].
刘秉华 ;
杨丽 .
科学通报, 1991, (04) :306-308
[7]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Tal的染色体组定位及端体分析[J]. 刘秉华,邓景扬.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