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内涵、问题与出路

被引:23
作者
王华杰
薛忠义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建设; 现存问题; 现实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升级,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增强社会活力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应该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过程法治化和治理机制规范化四个方面。社会转型期我国面临社会力量相对弱小、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失范行为剧增、社会认同和共识较为缺乏、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壮大社会力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规制社会行为,重构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步伐,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确保完成"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全面深化社会改革任务,从而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J].
殷昭举 .
社会学评论, 2014, 2 (03) :30-40
[2]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J].
徐猛 .
学术探索 , 2014, (05) :9-17
[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J].
李立国 .
求是, 2013, (24) :14-18
[4]   关注社会情绪 促进社会认同 凝聚社会共识——2012~2013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 [J].
王俊秀 .
民主与科学, 2013, (01) :64-71
[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推进——针对咸阳市的调查分析 [J].
王珍 .
人民论坛, 2012, (23) :214-215
[6]   晒一晒“预算报告” [J].
陈统奎 .
南风窗, 2012, (06) :42-44
[7]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J].
俞可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109-122+207
[8]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 2014
[9]  
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陆学艺, 2012
[10]  
转型与断裂[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孙立平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