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32
作者
刘莉
韩美
刘玉斌
潘彬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植被生物量; 遥感; 反演模型;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实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和土壤各因子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的定量反演。通过研究生物量与土壤、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进而分析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干重与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以NDVI、EVI、MSA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6共10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反演计算的生物量干重分为5个等级区,最低的1级区和最高的5级区面积较小,为82.23、72.16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13.35%、11.71%。生物量干重适中的2、3、4级区所占面积较大,为211.99、136.39、113.29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34.41%、22.14%、18.39%;在各环境因子中水深对芦苇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对碱蓬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水、盐条件是导致优势种植被生物量干重出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植被生物量干重呈现由陆向海减小,由黄河河道两岸向外递减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346 / 43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基于现场光谱的黄河口湿地芦苇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J].
丁蕾 ;
马毅 .
海洋环境科学 , 2015, (05) :718-722+728
[2]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 [J].
吴桂平 ;
叶春 ;
刘元波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361-369
[3]   基于高分一号WFV卫星影像的黄河口湿地草本植被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J].
王建步 ;
张杰 ;
马毅 ;
任广波 .
激光生物学报, 2014, 23 (06) :604-608
[4]   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比与运用研究 [J].
张景阳 ;
潘光友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8 (06) :61-67
[5]   盐城海滨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 [J].
谭清梅 ;
刘红玉 ;
张华兵 ;
王聪 ;
侯明行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12) :2044-2055
[6]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 [J].
叶春 ;
赵晓松 ;
吴桂平 ;
王晓龙 ;
刘元波 .
湖泊科学, 2013, 25 (05) :707-714
[7]   基于高光谱与多光谱植被指数的洪河沼泽植被叶面积指数估算模型对比研究 [J].
邢丽玮 ;
李小娟 ;
李昂晟 ;
周德民 .
湿地科学, 2013, (03) :313-319
[8]   基于环境卫星数据的黄河湿地植被生物量反演研究 [J].
高明亮 ;
赵文吉 ;
宫兆宁 ;
赫晓慧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42-553
[9]   湿地翅碱蓬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 [J].
傅新 ;
刘高焕 ;
黄翀 ;
刘庆生 .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5355-5362
[10]   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与磷营养动态 [J].
牟晓杰 ;
孙志高 ;
刘兴土 .
草业学报, 2012, 21 (03)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