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169
作者
霍金
赵冏琪
袁永
王京京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医院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作用机制; 述评;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7.11.031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本文旨在对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做一概述。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CAJD),以"穴位埋线""穴位埋藏"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 000余篇。总结分析发现,穴位埋线疗法的中医作用机制为留针及埋针效应、协调阴阳及平衡脏腑、通经活络及平调气血和补虚泻实及扶正祛邪。穴位埋线疗法的西医作用机制为恢复神经功能,调控神经反射;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循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少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因子,改善机体代谢。发现埋线疗法作用的机制除具有普通针刺产生效应的机制外,还可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形成持续性治疗,尤其适用于多系统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替代西药的使用。然而关于埋线疗法的纵向理论研究较少,特色阐述不突出,研究缺乏对照及临床验证,需要进一步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251 / 12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氨基酸的影响 [J].
金泽 ;
曹晓婷 ;
王春英 ;
王玉琳 ;
陈静 .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 (02) :218-222
[2]   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J].
李冲 ;
李慧璟 ;
项鑫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 (01) :47-47
[3]   穴位埋线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J].
沈素娥 ;
汪建飞 ;
苏静 ;
顾晓燕 ;
尚宁 ;
蒋德升 ;
姜静 ;
李树猛 .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04) :602-604
[4]   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J].
张志强 ;
郑利群 ;
何希俊 ;
白伟杰 ;
杨楠 ;
黄晓煌 ;
罗卫平 .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06) :26-28
[5]   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进展 [J].
禤达科 ;
张汉伟 ;
张刚利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11) :1368-1370
[6]   内关穴位埋线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J].
陈力 ;
陈智芳 ;
杨小雪 ;
江维 ;
周文斌 ;
尹克春 .
新中医, 2012, 44 (08) :148-150
[7]   消幽益胃汤联合埋线疗法治疗胃溃疡51例疗效观察 [J].
李白龙 .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06) :58-59
[8]   埋线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J].
金恒 ;
张红星 .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 (04) :8-9
[9]  
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分子机制[J]. 张夏毅,沈霖,范恒,廖奕,梁丽.中国针灸. 2011(10)
[10]   穴位埋线对哮喘豚鼠炎性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J].
张贵锋 ;
江世平 ;
王立 ;
唐少兰 ;
梁伟斌 .
中医研究, 2010, 23 (11)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