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载畜能力及草畜平衡状况研究

被引:77
作者
钱拴 [1 ]
毛留喜 [1 ]
侯英雨 [1 ]
伏洋 [2 ]
张海珍 [2 ]
杜军 [3 ]
机构
[1]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天然草地; 补饲; 载畜能力; 超载率;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和牲畜是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此两项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利用2003—2004年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产草量观测资料,经过GPS定位,与NOAA/AVHRR植被指数建立了天然草地产草量反演模型及不同区域尺度天然草地年最大产草量、载畜量估算模型;同时,利用粮食、油菜、青饲料等农业产量和林地面积等资料,估算了青藏高原精、粗饲料的载畜能力,分别建立了天然草地以及考虑补饲后的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县、地、省等不同区域天然草地以及区域总体牲畜承载能力和草畜平衡状况。结果表明:青海和西藏在天然草地和农业等其它补饲共同承载下,2003—2004年年平均最大载畜能力分别为3 140×104、2 865×104只标准羊单位,超载率分别为16%、78%,两省平均超载率为45%。分地州来看,两省除青海的果洛州和玉树州实际牲畜数量没有超过当地的最大承载能力、青海海西州和西藏林芝地区草畜基本平衡以外,其余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其中果洛州和玉树州天然草地牲畜超载率分别为-11%-、26%,利于“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青海黄南州、海北州、海南州、西宁市、海东地区和西藏昌都、那曲、阿里地区牲畜超载率为45%~97%,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山南地区达115%~153%,这些地区应适当降低牲畜数量或加大补饲力度,以减轻对当地生态承载的压力。青海牲畜超载的县主要位于东部,西藏超载的县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大部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7+498 +4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黑河流域草地承载力研究 [J].
张慧 ;
沈渭寿 ;
王延松 ;
邹长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14-521
[2]   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场退化机理及生态重建 [J].
张海峰 ;
刘峰贵 ;
周强 ;
朵海瑞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4) :115-120
[3]   我国草地退化及治理对策 [J].
王庆锁 ;
李梦先 ;
李春和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41-44+48
[4]   青海省果洛州草原退化及退牧还草情况的调研报告 [J].
韩官却加 ;
贾乃泉 ;
牛海林 ;
郝建勤 .
攀登, 2003, (04) :82-85
[5]   西藏荒漠化及其防治战略 [J].
邹学勇 ;
董光荣 ;
李森 ;
董玉祥 ;
杨萍 ;
靳鹤龄 ;
张春来 ;
程宏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1) :17-24
[6]   中国高寒草地生产潜力与载畜量研究 [J].
杨正礼 ;
杨改河 .
资源科学, 2000, (04) :72-77
[7]   青海省草地资源评价模型 [J].
周咏梅 .
中国农业气象, 1997, (01) :40-42
[8]   新疆阜康县草畜平衡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 [J].
李建龙 ;
任继周 ;
胡自治 ;
蒋平 .
草食家畜, 1996, (S1) :32-43
[9]   青海省草地资源卫星遥感监测方法 [J].
周咏梅,王江山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4) :507-510
[10]   用气象卫星资料估计牧草长势方法的研究 [J].
李韬 ;
扎西央宗 .
气象, 1993, (03) :29-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