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17
作者
魏振海
董治宝
胡光印
逯军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沙丘; 沙源; 坡度; 坡向; 若尔盖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应用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采样数据和气象数据探讨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现代河相沉积物与活化出露的古河相湖相沉积物是重要沙源,风动力条件与沙源的时空结合在堆积床面形成沙丘,沙丘主要分布在河谷与丘陵山坡。沙丘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面积减少,随坡度增大面积下降。河谷沙丘坡度小,主导坡向也不突出。丘陵沙丘坡度相对较大,以分布在斜坡和缓坡为主;主导坡向相对突出,主要分布在背风坡的东坡、东南坡。在沙源地下风方向随距离增大沙丘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变好。沙丘形成是沙源、风动力、堆积床面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耦合既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035 / 10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若尔盖高原近30年沙地变化趋势分析 [J].
王文丽 ;
董治宝 ;
胡光印 ;
魏振海 .
中国沙漠, 2008, (04) :617-621
[2]   横向沙丘背风侧气流重附风洞模拟 [J].
钱广强 ;
董治宝 ;
罗万银 ;
王洪涛 .
中国沙漠, 2008, (01) :16-20
[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玛曲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J].
韩海涛 ;
祝小妮 .
中国沙漠, 2007, (04) :608-613
[4]   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J].
时兴合 ;
秦宁生 ;
汪青春 ;
钱有海 ;
冯蜀青 ;
杨贵林 ;
刘青春 .
中国沙漠, 2007, (04) :690-697
[5]   黄河上游红原—若尔盖地区风成堆积沙丘研究 [J].
盛海洋 .
人民黄河, 2007, (06) :5-6
[6]   黄河上游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J].
戚登臣 ;
李广宇 ;
陈文业 ;
陈炜青 ;
苏永祥 .
中国沙漠, 2006, (02) :202-207
[7]   黄河上游黑河、白河流域水沙规律 [J].
赵资乐 .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5, (04) :336-338+350
[8]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J].
张春来 ;
郝青振 ;
邹学勇 ;
严平 .
中国沙漠, 1999, (04) :63-67
[9]   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区水沙来源及组成分析 [J].
李万寿 ;
吴国祥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6) :6-10
[10]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形成机制与发育模式 [J].
李森 ;
董光荣 ;
申建友 ;
杨萍 ;
刘贤万 ;
王跃 ;
靳鹤龄 ;
王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1) :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