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研究——以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为中心

被引:6
作者
姜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集体劳资争议; 《劳动组合法》; 违法阻却事由; 罢工;
D O I
10.14167/j.zjss.2011.10.010
中图分类号
D931.3 []; DD912.5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日趋增多的罢工、怠工等集体劳资争议给刑法学带来了新课题,引发学界对刑法是否及如何介入集体劳资争议的慎思。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条第2款对集体劳资争议在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上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模式,堪称全球劳动刑法的典范。这对中国劳动刑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刑法应该积极介入集体劳资争议,并把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视为刑法中的违法阻却事由,而以刑法中的普通犯罪追究不正当的集体劳资争议的刑事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157 +157-1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博弈论视角下我国群体性事件及治理路径探讨 [J].
王宏 .
中国行政管理, 2010, (01) :75-77
[2]   浙江模式的民主政治意味 [J].
杨琳 .
瞭望, 2009, (44) :51-51
[3]  
从管制到自由——论美国贫困人口迁徙权的宪法演变[J]. 张千帆.北大法律评论. 2005(01)
[4]   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 [J].
张一兵 ;
胡大平 ;
张亮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6) :64-70
[5]  
论法的精神[M]. 商务印书馆 , (法)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2009
[6]  
日本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7]  
后民族结构[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2
[8]  
流动的现代性[M]. 上海三联书店 ,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9]  
劳工关系[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美)丹尼尔·奎因·米尔斯(DanielQuinnMills)著, 2000
[10]  
劳动法概要[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道格拉斯·L.莱斯利(DouglasL.Leslie)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