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共同体的变迁与乡村治理

被引:30
|
作者
毛绵逵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
关键词
村庄; 共同体; 主体性; 乡村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地理空间,同时也是农村社会整合与秩序构建的基本社会单元。村庄是具有利益、道义和情感纽带的共同体。但当前村庄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又使得村庄社会呈现弱共同体的特征。在乡村治理需求和治理主体多元化背景下,作为弱共同体的村庄,依然具备成为乡村治理主体的必要性、可能性,并拥有相应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基于村庄共同体的不同类型和具体表现,如小微型农田水利供给、道义型互帮互助、村庄内部矛盾和纠纷调解等,应充分发挥村庄共同体在相关事务治理中的主体性,重新认识村庄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