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191
作者
黄媛
吴建平
张天中
张东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重定位; 分区速度模型; 初至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M8.0级破坏性地震及其震后的2706个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2553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为了减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巨大横向差异的影响,东西两侧采用了不同的速度模型.在重定位过程中,增加了流动地震台站近台数据,以便更好地控制震源深度.重定位后E-W,N-S和U-D三个方向大致的定位精度分别为0.6,0.7和2.5km.定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余震震中沿北东-南西向分布,总长度约330km.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主中央断裂的西侧,但在青川以北余震带明显偏离了地表断裂,并在北端横穿了平武-青川断裂.余震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为13.3km,主震震源深度重定位后为16.0km;深度剖面图像显示部分地区余震分布表现出高角度西倾的特点,并且在主震破裂过程中断层南段以逆冲为主,北段具有很强的走滑分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42 / 12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2]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J].
陈国光 ;
计凤桔 ;
周荣军 ;
徐杰 ;
周本刚 ;
黎小刚 ;
叶友青 .
地震地质, 2007, (03) :657-673
[3]   近台资料对近震相对定位算法的影响 [J].
张天中 ;
武巴特尔 ;
黄媛 ;
蒋长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4) :1123-1130
[4]   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J].
黄媛 ;
杨建思 ;
张天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62-169
[5]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J].
徐锡伟 ;
张培震 ;
闻学泽 ;
秦尊丽 ;
陈桂华 ;
朱艾斓 .
地震地质, 2005, (03) :446-461
[6]   台湾9.21集集地震考察兼论强震发震断层 [J].
彭阜南 ;
叶银灿 .
地震地质, 2004, (04) :576-585
[7]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J].
李传友 ;
宋方敏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4, (02) :248-258
[8]  
川西藏东地区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J]. 王椿镛,吴建平,楼海,周民都,白志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9]  
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 杨智娴,陈运泰,郑月军,于湘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10]   藏北地壳东西向结构与“下凹”莫霍面——来自宽角反射剖面的启示 [J].
张中杰 ;
王光杰 ;
滕吉文 ;
陈赟 ;
李英康 ;
李敬卫 ;
范进义 ;
S.Klemplerer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88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