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研究——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

被引:20
|
作者
李玉恒 [1 ,2 ,3 ]
宋传垚 [1 ,2 ,3 ]
阎佳玉 [1 ,2 ,3 ]
黄惠倩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乡村衰退; 乡村演化; 可持续发展; 村镇化; 河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1203 ;
摘要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51 / 9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
    刘彦随
    周扬
    李玉恒
    [J].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 2511 - 2528
  • [2] 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
    李玉恒
    阎佳玉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19, 74 (10) : 2001 - 2010
  • [3] 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贫困村域演变特征与振兴路径探讨——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
    马历
    龙花楼
    屠爽爽
    张英男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9) : 1435 - 1446
  • [4]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 461 - 466
  • [5]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李玉恒
    阎佳玉
    宋传垚
    [J].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 595 - 604
  • [6] 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龙花楼
    屠爽爽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5) : 581 - 590
  • [7] 世界乡村转型历程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李玉恒
    阎佳玉
    武文豪
    刘彦随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5) : 627 - 635
  • [8]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郑小玉
    刘彦随
    [J]. 人文地理, 2018, 33 (02) : 100 - 106
  • [9]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 637 - 650
  • [10] 社会资本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孔翠翠
    刘静
    朱青
    姬旭泽
    韦新宇
    宋文杰
    周咏茹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8) : 1039 -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