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基础设施视角下的技术编码研究——教育网PT站的“分享”规则及用户实践

被引:9
|
作者
段世昌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平台; 技术编码; PT站;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0.10.00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也遭遇分割和私有化。在此背景下,技术编码隐藏在技术设计中,反映技术设计者的利益,以技术规范形式影响用户对技术的使用和理解,但同时又有种种现实因素交织催生人们对技术的多种理解,两者之间形成张力。本文以一个封闭的教育网PT站作为个案,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运用芬伯格的技术编码理论,了解其中的技术编码和用户实践。通过研究发现,PT站中的技术编码是"分享",其形成得益于中国媒介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户实践则对技术编码构成了"破解"。文章最后对破解技术编码行为的意义与障碍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中国社会语境下破解行为的内涵、破解行为与基础设施私有化趋势的关系,强调了辨别和反思技术编码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技术与生活世界[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伊德 (Ihde, 2012
  • [2] 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 , 朱春艳著, 2006
  • [3] 技术批判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yg)著, 2005
  • [4] 可选择的现代性[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rg)著, 2003
  • [5] Measuring the "double birth' model against the digital age
    Gaudreault, Andre
    Marion, Philippe
    [J]. EARLY POPULAR VISUAL CULTURE, 2013, 11 (02) : 158 - 177
  • [6] 互联网地址资源告急专家呼吁抢占IPv6. 沈衍琪. 北京日报 . 2008
  • [7] How is technology made?—That is the question![J] . Wiebe E. Bijker. &nbsp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9 (1)
  • [8] The nature of the book:print and knowledge in themaking. Johns,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98
  • [9] Electronic Pirates DIY crime of the century. JOHN CHESTERMAN,Andy Lipman. . 1988
  • [10] http://www.shwilling.com/portal/index/detail/46012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