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近百年中国西南降雨侵蚀力反演计算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12
作者:
操玥
[1
,2
]
王世杰
[1
,3
]
白晓永
[1
,3
]
李汇文
[1
,2
]
王明明
[1
,2
]
吴路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不详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百年;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中国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降雨侵蚀力(R)是评价降雨对土壤剥离、搬运侵蚀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百年尺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CRUTS4.01数据集中的逐月降雨数据,计算中国西南地区1901—2016年的降雨侵蚀力,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并基于像元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百年以来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西南有34.11%的地区百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4500—5500 MJ mm hm-2h-1a-1之间;(3)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集中度较高,各个地区在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的累计降雨侵蚀力占到了全年的75.84%—96.09%,其中季节最大降雨侵蚀力出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的夏季,其贡献率达到了74.2%;(4)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百年尺度上的年均值为4092.84 MJ mm hm-2h-1a-1,最高值(1915年)为4667.75 MJ mm hm-2h-1a-1,最低值(1992年)仅3639.63 MJ mm hm-2h-1a-1;(5)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有47.59%的区域降雨侵蚀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32.91%的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侵蚀的防治、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方面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766 / 877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