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中国西南降雨侵蚀力反演计算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12
作者
操玥 [1 ,2 ]
王世杰 [1 ,3 ]
白晓永 [1 ,3 ]
李汇文 [1 ,2 ]
王明明 [1 ,2 ]
吴路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百年; 时空格局; 趋势分析; 中国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降雨侵蚀力(R)是评价降雨对土壤剥离、搬运侵蚀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百年尺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CRUTS4.01数据集中的逐月降雨数据,计算中国西南地区1901—2016年的降雨侵蚀力,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并基于像元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百年以来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西南有34.11%的地区百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4500—5500 MJ mm hm-2h-1a-1之间;(3)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集中度较高,各个地区在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的累计降雨侵蚀力占到了全年的75.84%—96.09%,其中季节最大降雨侵蚀力出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的夏季,其贡献率达到了74.2%;(4)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百年尺度上的年均值为4092.84 MJ mm hm-2h-1a-1,最高值(1915年)为4667.75 MJ mm hm-2h-1a-1,最低值(1992年)仅3639.63 MJ mm hm-2h-1a-1;(5)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有47.59%的区域降雨侵蚀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32.91%的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侵蚀的防治、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方面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766 / 87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多源降雨的广西季节性干湿演变特征与未来趋势 [J].
胡甲秋 ;
杨云川 ;
廖丽萍 ;
邓思敏 ;
陈立华 .
山地学报, 2018, 36 (02) :248-259
[2]   1901~2013年GPCC和CRU降水资料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评估 [J].
王丹 ;
王爱慧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 22 (04) :446-462
[3]   基于TRMM数据的巴基斯坦降雨侵蚀力估算及空间降尺度模拟 [J].
彭洁 ;
李爱农 ;
雷光斌 ;
南希 ;
边金虎 ;
赵伟 .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 (03) :10-15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 [J].
郑朝菊 ;
曾源 ;
赵玉金 ;
高文文 ;
赵旦 ;
吴炳方 .
生态学报, 2016, 36 (23) :7858-7869
[5]   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及演变机理 [J].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2016, 36 (22) :7088-7091
[6]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沿海植被动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 [J].
成方妍 ;
刘世梁 ;
尹艺洁 ;
吕一河 ;
安南南 ;
刘昕明 .
生态学报, 2017, 37 (03) :788-797
[7]   基于SPOT NDVI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J].
刘世梁 ;
赵海迪 ;
董世魁 ;
苏旭坤 ;
刘琦 ;
邓丽 ;
张翔 .
干旱区研究, 2014, (05) :832-837
[8]   基于GIS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器实现研究 [J].
殷兵 ;
吴健平 ;
章文波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4, (04) :123-126+132+322
[9]   基于地统计学的四川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J].
陈东东 ;
程路 ;
栗晓玮 ;
李金建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1) :206-213
[10]   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研究 [J].
刘斌涛 ;
陶和平 ;
宋春风 ;
郭兵 ;
史展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5) :4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