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68
作者
姚槐应
何振立
黄昌勇
机构
[1] 浙江大学资源科学系
[2] 浙江大学资源科学系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微生物多样性;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3.02.015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试验采用碳素利用(BIOLOG)及磷酸酯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8种供试红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两种方法均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能显著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磷酸酯脂肪酸法无需培养就能鉴别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试验表明总PLFA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呈显著相关。碳素利用法的研究结果显示,茶叶园土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很低,呈现出非常独特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J].
周智彬 ;
李培军 ;
徐新文 ;
潘伯荣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3) :47-50+59
[2]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J].
龙健 ;
黄昌勇 ;
李娟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1) :76-79
[3]   低丘侵蚀红壤复垦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J].
柳云龙 ;
吕军 ;
王人潮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64-67
[4]   红壤微生物量氮的周转期及其研究意义 [J].
姚槐应 ;
何振立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1999, (03) :387-394
[5]   贵州碳酸盐岩区域的侵蚀速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J].
白占国 ;
万国江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1) :2-8+47
[6]   人为加速侵蚀下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J].
史衍玺 ;
唐克丽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29-34+41
[7]   The rhizosphere effect of tea on soil microbes in a Himalayan monsoonal location [J].
Pandey, A ;
Palni, LMS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6, 21 (03) :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