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郑华斌 [1 ,2 ]
姚林 [2 ,3 ]
刘建霞 [2 ,3 ]
贺慧 [2 ,3 ]
陈阳 [1 ,2 ]
黄璜 [1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栽培方式; 垄畦(厢)栽培; 垄宽; 厢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011—2012年在湖南长沙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杂交稻汕优6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的大田定位试验,比较了垄作梯式栽培技术(两种垄规格)和垄厢栽培技术(3种厢规格)对水稻产量和根系性状的影响。与平作栽培(T0)相比,窄垄作梯式栽培(T1)和垄厢栽培(T3)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T1的产量最高,比T0平均增产22.2%(17.1%~27.2%),其次T3平均增产10.4%(5.8%~15.0%),但随着垄宽或厢宽的增加,产量增幅逐渐下降。较高的穗数和每穗粒数、良好的根系特性(根系氧化力、根表面吸收面积、根系孔隙度)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是上述两种栽培技术增产的重要原因。同时,根解剖结构表明垄作梯式栽培的根皮层减小、中柱和导管面积增大,增强了水分吸收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水稻梯式栽培方法 [P]. 
黄璜 ;
郑华斌 ;
傅志强 ;
陈灿 ;
杨瑞芳 ;
朱华武 ;
廖晓兰 ;
沈建凯 ;
龙潘 ;
高文娟 .
中国专利 :CN101904285A ,2010-12-08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赵世杰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李儒 ;
崔荣美 ;
贾志宽 ;
韩清芳 ;
路文涛 ;
侯贤清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6) :3312-3322
[4]   根际溶氧量与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特征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J].
赵锋 ;
徐春梅 ;
张卫建 ;
章秀福 ;
程建平 ;
王丹英 .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02) :195-200
[5]   根区通氧状况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 [J].
邓丹 ;
吴可为 ;
邓泓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520-2526
[6]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J].
敖和军 ;
王淑红 ;
邹应斌 ;
彭少兵 ;
唐启源 ;
方远祥 ;
肖安民 ;
陈玉梅 ;
熊昌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7) :1927-1936
[7]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任小龙 ;
贾志宽 ;
陈小莉 ;
韩娟 ;
韩清芳 ;
丁瑞霞 .
作物学报, 2008, (05) :838-845
[8]   垄作栽培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J].
王法宏 ;
杨洪宾 ;
徐成忠 ;
李升东 ;
司纪升 .
作物学报, 2007, (06) :1038-1040
[9]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J].
高良艳 ;
周鸿飞 .
辽宁农业科学, 2007, (01) :26-28
[10]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J].
杨建昌 ;
王朋 ;
刘立军 ;
王志琴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6, (07) :94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