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CC排放因子法估算碳足迹的京津冀生态补偿量化

被引:30
|
作者
闫丰 [1 ]
王洋 [1 ]
杜哲 [1 ]
陈影 [1 ]
陈亚恒 [1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碳; 生态; 排放控制; 碳承载力; 生态补偿量化;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量化标准关系着京津冀区域的健康发展。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的碳足迹,结果表明:10 a间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变化趋势分为2个阶段,2006到2013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约为8.5%,2013年之后基本保持不变;考虑森林、草地、农用地的固碳能力的前提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的碳承载力,结果表明:2009年京津冀地区的碳承载力有明显增高,之后基本保持平稳,略有提升;为了对比不同区域内(人口和区域面积)碳赤字对生态的影响,提出了碳赤字敏感度,进而利用碳赤字敏感度构建了生态补偿因子的概念,并据此确定京津冀三区生态补偿的量化标准,结果表明:河北和北京每年都应得到天津支付的一定额度的生态补偿,其中河北2012年应获得补偿最多(161亿元),北京2013年最多(61.5亿元)。研究结果对加快建立完善的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有参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
    段铸
    刘艳
    孙晓然
    [J]. 生态经济, 2017, 33 (06) : 146 - 150
  • [2] 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生态补偿标准时空格局[J]. 胡小飞,邹妍,傅春.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 [3] 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汪运波
    肖建红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8) : 149 - 155
  • [4] 日光温室地源热泵供暖碳足迹的生命周期分析
    柴立龙
    马承伟
    刘明池
    王宝驹
    武占会
    许勇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8) : 149 - 155
  • [5] 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概述与解析
    白伟荣
    王震
    吕佳
    [J]. 生态学报, 2014, 34 (24) : 7486 - 7493
  • [6] 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2) : 1780 - 1792
  • [7]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时空演变分析
    卢俊宇
    黄贤金
    陈逸
    肖潇
    [J]. 地理研究, 2013, 32 (02) : 326 - 336
  • [8]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欧阳志云
    郑华
    岳平
    [J].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 686 - 692
  • [9] 基于能值分析的永定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付意成
    高婷
    闫丽娟
    张爱静
    阮本清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1) : 209 - 217
  • [10] 基于SWAT模型和最小数据法的黑河流域上游生态补偿研究
    刘玉卿
    徐中民
    南卓铜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0) : 124 -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