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系同源岩浆分异演化产物——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86
作者
肖庆华 [1 ,2 ]
秦克章 [1 ]
唐冬梅 [1 ]
苏本勋 [1 ]
孙赫 [1 ,2 ]
三金柱 [1 ,3 ]
曹明坚 [1 ,2 ]
惠卫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四队
关键词
香山西; 镁铁-超镁铁岩; 矿相学;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铜镍矿-钛铁矿共生; 新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香山西岩体是东天山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铜镍-钛铁复合型含矿岩体,前人对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本次通过矿相学研究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在香山西铜镍矿石中发现了铜镍硫化物与钛铁氧化物共生的现象,并首次测定了香山西钛铁辉长岩的SIMS锆石U-Pb年龄为278.6±1.8Ma(MSWD=1.2),与前人测得香山中岩体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证实了香山西铜镍矿与钛铁矿为共生关系,两者空间上渐变过渡。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香山岩体(包括钛铁辉长岩)为同源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一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具有拉斑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趋势,并且经历了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与中段和东段岩石相比,香山西辉长岩类具有相对高的REE、SiO2(平均48.99%)、K2O+Na2O(平均3.43%)、TiO2(平均1.26%)和明显低的Mg#值(平均62.4),表现出分异演化程度高于中段和东段。经反演得出香山岩体原始岩浆含MgO约10%,FeO约9%,TiO2约1.14%,与同一成矿带内其它含铜镍矿岩体原始岩浆成份相近,应为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因此,香山西钛铁矿床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导致钛铁氧化物在残余岩浆中逐步富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的混染,不仅促使了岩浆中硫化物的饱和,同时提高了岩浆体系的氧逸度,进而促使了钛铁氧化物结晶沉淀。对香山西钛铁矿床成因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除我国攀西地区高钛的玄武质岩浆外,普通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在有利的分异演化条件下(如初始低氧逸度、相对高度的分异演化、后期与地壳物质混染)也有可能形成大型钛铁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2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5 条
[1]   新疆喀拉通克镁铁质岩体群的岩石成因研究 [J].
姜常义 ;
夏明哲 ;
钱壮志 ;
余旭 ;
卢荣辉 ;
郭芳放 .
岩石学报, 2009, 25 (04) :749-764
[2]   天宇铜镍矿床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对东疆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源区和成因的制约 [J].
唐冬梅 ;
秦克章 ;
孙赫 ;
苏本勋 ;
肖庆华 ;
程松林 ;
李军 .
岩石学报, 2009, 25 (04) :817-831
[3]   新疆香山铜镍钛铁矿区两个镁铁-超镁铁岩系列及特征 [J].
王玉往 ;
王京彬 ;
王莉娟 ;
龙灵利 .
岩石学报, 2009, 25 (04) :888-900
[4]   新疆东天山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 [J].
胡克兵 ;
姚书振 ;
屈文俊 ;
杜安道 ;
敖松坚 .
岩石学报, 2008, 24 (10) :2359-2370
[5]   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对东天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铂族元素矿化的约束——以图拉尔根和香山铜镍矿为例 [J].
孙赫 ;
秦克章 ;
李金祥 ;
唐冬梅 ;
范新 ;
肖庆华 .
岩石学报, 2008, 24 (05) :1079-1086
[6]   新疆北部后碰撞与幔源岩浆有关的成矿谱系 [J].
王京彬 ;
王玉往 ;
周涛发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743-752
[7]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二叠纪地质-成矿-热事件:幔源岩浆内侵及其地壳效应 [J].
顾连兴 ;
张遵忠 ;
吴昌志 ;
唐俊华 ;
三金柱 ;
汪传胜 ;
张光辉 .
岩石学报, 2007, (11) :2869-2880
[8]  
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在Cu-Ni-PGE岩浆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英文)[J]. Edward M.Ripley.地学前缘. 2007(05)
[9]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全岩矿化岩浆铜-镍-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三金柱 ;
惠卫东 ;
秦克章 ;
孙赫 ;
徐兴旺 ;
梁光河 ;
魏俊瑛 ;
康峰 ;
肖庆华 .
矿床地质, 2007, (03) :307-316
[10]   东天山图拉尔根、白石泉铜镍钴矿床钴、镍赋存状态及原岩含矿性研究 [J].
秦克章 ;
丁奎首 ;
许英霞 ;
孙赫 ;
徐兴旺 ;
唐冬梅 ;
毛骞 .
矿床地质, 2007,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