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大面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39
作者
孟宪佐
汪宜蕙
叶孟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辽宁省绥中县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诱捕法;
D O I
10.16380/j.kcxb.1985.02.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1至1982年,在辽宁省绥申县白梨产区用合成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法进行了大面积防治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田间试验。防治面积分别为4,000公顷和5,400公顷。平均每公顷设15个性信息素诱捕器。化学防治区每年8—9月份喷两次农药,诱捕区不喷这两次农药。诱捕区梨小食心虫雌蛾的交配率比化防区下降74.2—82.9%;梨小卵的寄生率提高79.2%;梨小虫果率下降50.3—72.8%。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 [J].
孟宪佐 ;
汪宜蕙 .
生态学报, 1984, (02) :167-171
[2]   梨小食心虫与性引诱有关的习性研究 [J].
邱同铎 ;
陈汉杰 ;
潘书金 ;
黄克强 .
中国果树, 1982, (02) :38-40
[3]   用合成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 [J].
孟宪佐 ;
魏康年 .
植物保护, 1981, (05) :36-37
[4]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不同诱芯对诱蛾活性及持效期的影响 [J].
孟宪佐 ;
胡菊华 ;
魏康年 ;
辛春生 ;
李平淑 ;
郭荣辉 ;
李占顺 .
昆虫学报, 1981, (03) :332-335
[5]   利用干扰交配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研究初报 [J].
尹纯寿 ;
刘秀芳 ;
李爱华 .
中国果树, 1981, (03) :28-30+4
[6]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一种实用合成方法与田间诱蛾活性 [J].
孟宪佐 ;
胡菊华 .
环境科学, 1980, (01) :75-76
[7]   用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诱捕梨小食心虫及棉卷蛾的田间试验 [J].
孟宪佐 ;
胡菊华 ;
李平淑 .
昆虫学报, 1978, (01) :7-12
[8]  
Som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pheromone traps for oriental fruit moth in Australia[J] . G. H. L. Rothschild,A. K. Minks.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 197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