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变化及其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曾鼎文 [1 ,2 ,3 ]
朱伟军 [1 ]
马小娇 [1 ]
顾沛澍 [1 ]
刘鸣彦 [1 ]
高洁 [1 ]
机构
[1]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大西洋风暴轴; 西伯利亚高压; 波破碎; 温度平流;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1003001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1948—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大西洋风暴轴特征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特征指数,研究了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变化及其对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暴轴经度指数与西伯利亚高压纬度、强度、面积指数显著相关。风暴轴经度指数正异常月,大西洋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向东扩展到欧洲乃至乌拉尔山以东,西伯利亚及东亚地区反气旋式波破碎加强,瞬变波对月平均气流的反馈作用使得欧亚大陆上空50°N以北西风加速、50°N以南西风减速;中纬度经向环流加强,气候态的西欧沿岸脊、欧洲东部槽、青藏高原北部脊均加强,东亚大槽减弱东移;在西伯利亚地区,暖空气向北输送加强,来自极区的冷空气南下减弱,致使西伯利亚及东亚地区温度偏高,西伯利亚高压面积减少、纬度偏南、强度减弱。风暴轴经度指数负异常月的情况则反之。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年际型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J].
王娜 ;
孙照渤 .
大气科学学报, 2014, 37 (02) :175-187
[2]   北太平洋风暴轴“深冬抑制”现象的能量分析 [J].
陈懿妮 ;
朱伟军 ;
袁凯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6) :725-733
[3]   瞬变波动力强迫对初夏至盛夏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化的影响 [J].
董丽娜 ;
张福颖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5) :568-576
[4]   北半球冬季欧亚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J].
刘毓赟 ;
陈文 .
大气科学 , 2012, (02) :423-432
[5]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指数的评估及其改进 [J].
李莹 ;
朱伟军 ;
魏建苏 .
大气科学 , 2010, (05) :1001-1010
[6]   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时温度场异常的成因再探讨 [J].
所玲玲 ;
谭本馗 ;
黄嘉佑 .
科学通报, 2009, (06) :798-803
[7]   对流层上层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刘健 .
高原气象, 2008, (04) :701-712
[8]   西伯利亚高压特征指数及其变率分析 [J].
侯亚红 ;
杨修群 ;
李刚 ;
王茜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3) :326-330
[9]   阻塞流场与瞬变涡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J].
刁一娜 ;
李建平 ;
罗德海 .
大气科学, 2004, (06) :901-924
[10]   12月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建立与亚洲地区大气环流及蒙古高压强度变化的关系 [J].
任广成 .
大气科学, 1993, (06) :7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