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板块俯冲、断离的地震层析成象证据

被引:43
作者
徐佩芬
孙若昧
刘福田
王清晨
从柏林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象; 扬子板块断离; 超高压变质岩折返; 大别-苏鲁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根椐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象结果 ,在大别 苏鲁造山带的莫霍面之下发现了古俯冲板块的踪迹 .综合地质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 ,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 ,并在 1 70~2 0 0km的深度上发生了板块断离 (slabbreakoff) ,年代大约为 2 0 0~ 1 90Ma .这是板块断离是控制大别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主导动力学机制 .
引用
收藏
页码:1658 / 16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J].
董树文 ;
吴宣志 ;
高锐 ;
卢德源 ;
李英康 ;
何义权 ;
汤加富 ;
曹奋扬 ;
侯明金 ;
黄德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3) :349-361
[2]   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局限于100~150km吗?——针状含钛铬磁铁矿的发现及动力学意义的思考 [J].
金振民 ;
金淑燕 ;
高山 ;
赵文霞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7) :767-771
[3]   俯冲陆壳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Ⅰ.大别山同碰撞镁铁-超镁铁岩的主要元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 [J].
李曙光 ;
聂永红 ;
郑双根 ;
刘德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488-493
[4]   大别杂岩减压变质过程与造山带深部区域性快速构造折返 [J].
陈能松 ;
游振东 ;
孙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4) :300-305
[5]   大别山榴辉岩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郑永飞 ;
傅斌 ;
肖益林 ;
龚冰 ;
葛宁洁 ;
李曙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21-126
[6]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J].
从柏林,王清晨,张海政,阎欣,江来利 .
岩石学报, 1996, (03) :370-381
[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71-276
[8]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J].
刘建华,刘福田,孙若昧,吴华,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1) :34-45
[9]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 1993, (06) :542-545
[10]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