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妇女、儿童共同犯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9
作者
董文辉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拐卖妇女、儿童; 共同犯罪; 帮助; 介绍;
D O I
10.14134/j.cnki.cn33-1337/c.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拐卖妇女、儿童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接送、中转行为在本质上属于帮助行为,因此一般应作为从犯处理,但符合司法解释规定的,依法作为主犯处理。基于收买目的而教唆、帮助他人拐卖妇女、儿童的,依据牵连犯原理,从一重罪处罚;在拐卖妇女、儿童共同犯罪过程中犯意转化自行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依照吸收犯原理处罚。介绍买卖妇女、儿童的,依照共犯原理作为帮助犯处理。特定行业从业人员与买卖者共同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应视情况作为一罪处理或是数罪并罚。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拐卖妇女、儿童罪既遂的判断标准 [J].
王志祥 ;
韩雪 .
法治研究, 2013, (04) :21-31
[3]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若干问题探讨 [J].
姚兵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 21 (03) :29-33
[4]   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 [J].
王志祥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 (07) :71-73
[5]  
人身犯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洪兵, 2012
[6]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8)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郎胜, 2011
[8]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1
[9]  
刑法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高铭暄, 2007
[10]  
犯罪既遂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刘之雄著, 2003